吴淞路不仅是上海的日本商业街,也是洋溢着日本“土著派”生活风情的场所。1938年5月1日,日寇出版的《支那事迹画报》上发表了一组摄影特集,给人们留下吴淞路一天的历史画面。
吴淞路修筑于1856年,是国际大都市上海最繁华的街道之一,上海沦陷以后,这里成了日本桥民的集中居住区。住着差不多有两万七千名日本人。
吴淞路是虹口美租界最早开辟的马路之一。1863年由工部局正式定名。清末,在塘沽路口建成三角地菜场。随后两侧陆续建成石库门里弄住宅。1930年代在南端建成百老汇大厦(上海大厦)。

早上5点,街上只有一只野狗

上午6点半,陆战队在市内巡逻

上午7点,人力车开始上街拉客人,在这条街上乘客大多是去上班的日本人。

上午8点,日本小学生上学

上午9点,交通警察开始上岗,是印度人

上午9点半,两个印度警察,由于他们都头缠红巾,上海人称其为“红头阿三”

上午10点,街上显得比较拥挤,出现了很多汽车

上午10点半,一辆人力车拉着一名日本妇女

上午11点,街道出现一支日寇军队,这是打算到食堂吃午饭了

上午11点半,市场里的妇女

上午11点半,买菜的妇女走在街上

中午12点,街上人少了,出现了几个日本士兵

下午1点,远处有一队拉粮食的日军经过,

下午一点半,兵队里的日寇开始吃饭

这是下午3点,街上看去似乎还多是日本军人

下午三点半,准备演出的日本女人,她们开始化妆了

下午5点,日本兵开始归队

下午五点半,街上出现了几名时尚女子,这样的着装放到现在也不落后。

晚上8点,虽然是国际大都市,但是在军管之下,街上的人已经不多了。

当然,对于有钱或者有权人来说夜生活还是有的,晚上8点半,吴淞路一家舞厅内!
